精彩语录
“保险+期货”模式是中国期货业与保险业为解决保障农民收入问题合作探索出的一种新模式。他的出现,使期货行业有机会全流程参与农业产业价格风险管理,这一特点决定了期货行业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瑞达期货(002961)董事长林志斌
近年来,“保险+期货”产品规模和覆盖范围不断拓展,在稳定农户收益、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得到各方认可,但也存在可优化空间。瑞达期货董事长林志斌认为,未来期货行业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提升“保险+期货”项目的影响力和惠及面:
首先,丰富期货上市品种的种类,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分散功能,扩大“保险+期货”覆盖范围,构建较为完善的“保险+期货”产品链条。增加上市期权品种,完善已有品种的交易规则,期货公司设计优化对冲策略,降低风险管理成本。
第二,优化项目合约设计,结构设计贴近农户需求,并可积极尝试与当地特色农险联动开展,接入政府财政资金,同时采用多种方式降低农民或者农业经营主体的“保价”成本。政府财政的稳定投入和产品供给,也有助于让农户形成合理预期。
第三,期货公司和期货风险子公司延伸业务模式,结合套期保值、仓单、期现业务的形式完成风险闭环,着力解决基差风险,切实提高项目效果,稳定农户收益,服务农户增强扩面。
第四,简化场外衍生品交易流程,完善清算制度,提高模式效率。
第五,加深与保险业合作的同时,健全跨业合作监管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合规经营。例如,可以继续完善“保险+期货+农担+银行”模式,农户通过购买价格保险或收入保险降低自身经营风险,同时也降低农担公司的担保风险,而农担公司的担保责任还包含了农户信用风险,银行能够见保即贷。在这个过程中,农户“花一份钱,办两件事“,风险管理和融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保险+期货’的安全性毋庸置疑,提高经济性将是优化‘保险+期货’模式的一个重要方向。”林志斌说。
“保险+期货”模式,解决了期货市场与农户对接不畅的“最后一公里”
“保险+期货”作为创新服务“三农”的方式,促进了期货和现货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作用。林志斌表示,相比其他服务“三农”的模式,“保险+期货”模式的风险管理属性更强,有一定优势。
首先,借助保险概念易于让农民理解,解决了期货市场与农户对接不畅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发挥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精算和风险管理的技术优势;
其次,丰富财政支农的市场化路径,在一定条件下规避农业直接补贴的限制,增强财政支农资金透明度,更好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效率;
同时,“保险+期货”模式发挥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功能,不影响现货价格的市场形成;
最后,有效保障农民收入,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助力。
“保险+期货”为家乡发展注入金融动力,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官方统计,截至目前,145家期货公司积极响应行业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行动倡议,为脱贫攻坚贡献了“期货智慧”和“期货方案”。
谈到印象深刻的“保险+期货”项目,林志斌表示,瑞达期货总部在厦门,“老家”福建省“保险+期货”业务启动时间比一些传统农业大省晚。去年借助生猪期货上市,瑞达期货积极推动福建省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落地。项目启动前,瑞达期货以福建生猪养殖较为集中的地区为主要对象展开充分的现场调研,了解地区产业的实际需求,同时为了加深各领域对“保险+期货”项目专业知识的理解,推动改善农业支持政策、建立“保险+期货”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2020-2022年期间,瑞达期货在漳州、泉州、三明、龙岩、德化等多地开展“保险+期货”培训会和企业沙龙,并进行了科学的调研和充分的论证,将期权方案从普通的亚式期权升级至实值增强型亚式场外期权方案,提高企业获赔可能性与获赔付金额,并以“一事一议”的方式为项目垫付价格保险费用,提供专项资金。2021年8月漳浦县生猪“保险+期货”项目成功启动,并最终赔付给投保企业215万余元,赔付率高达196%。
“‘保险+期货’项目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和持续发展性,我们希望借助该案例,引导福建地区优势养殖区域养殖户通过金融手段分散市场价格风险,为福建省养殖业内生发展注入金融动力,为‘家乡’乡村振兴事业助力。”林志斌说。
此外,2021年至2022年4月期间,瑞达期货先后在云南省、河南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南省、甘肃省、重庆市、辽宁省、四川省等地区开展“保险+期货”项目,涉及品种包括花生、生猪、饲料、橡胶等,累计提供名义本金共11817万元左右的价格保障产品,累计保障农产品数量14819吨,共计赔付金额568万元
探索研究“保险+期货+N”的模式充分调动各方资源
“保险+期货”试点为众多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增收提供了新路径,但仍存在部分地区农户难接受、难开展的现象。
林志斌表示,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有的农户种植规模小,认为不需要投保;有的农户和企业想要投保,但是资金紧张;有的地方期现相关性较差,不知道如何开展。“期货公司应就具体问题深入研究,针对刚需主体需求,整合资源,探索解决问题途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林志斌说道。
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地方政府、保险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险+期货”的宣传和普及,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各方快速了解试点项目的益处。另一方面,提升期货公司的产品设计、风险对冲能力,探索研究“保险+期货+N”的模式,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引导农业中下游产业、金融机构参与,为农户提供“用的好、买的起”的产品,共同促进农民保收增收。再一方面,保费的来源是“保险+期货”在“三农”领域全面推开的阻力之一。目前保费来源一般包括政府补贴、农户(企业)自缴、期货交易所支持、其他主体补贴等。未来若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保证“保险+期货”的可持续及可复制性,需要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多方共同推动地方财政资金对“保险+期货”业务保费补贴比例提高,努力引入其他外部资金,形成“政府+外部资金+农
平衡农业产出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保险+期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农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林志斌认为,平衡农业产出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核心就在于农户的收入得不到保障,为保证收益,片面追求产量,由此产生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问题,形成农业产出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而保险+期货经历多年的实践,在保障农户的收入、对冲农产品的价格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在试点“保险+期货”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引导,同时也有必要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时,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提出一定要求。“保险+期货”持续发展过程,影响农业生产者对不同农作物之间资源配置、引导生产者调整作物结构,进而减少化肥污染排放,产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效应。
最后,林志斌表示,“保险+期货”模式成绩斐然,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商品期货品种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保险+期货”覆盖的品种也会随之增加,这将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风险管理的需要,惠及更多的农户、产业和地区。
此外,国家连续七年将“保险+期货”模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中央的重视,这保证了政府会在财政上给予支持,推进“保险+期货”模式,服务“三农”。最后,《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落地,意味着我国期货市场制度更加健全,这将推动期货和衍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吸引更多的专业投资机构以及投资者进入市场,提高期货市场容量,为扩大“保险+期货”的市场规模奠定基础,从而做大做强惠农的覆盖面,让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