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时评 唐福勇
今年以来尤其是最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频频加息,让更多人关注中国货币政策是否会随国际潮流转向收紧。这一点,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在面对国际形势变化尤其是剧烈变化时,会更加谨慎地从是否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稳定国际经济的整体发展出发,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以我为主”,通过积极主动的作为,实现稳定国内经济发展、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平衡发展。因此,在当前及未来,中国同样会坚持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首先,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让中国不能简单地随波逐流,而应成为稳定全球经济的中流砥柱。近十年的实践表明,中国通过“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综合研判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的双重功能,前瞻性地加强跨周期调节,有效应对世纪疫情等内外部的冲击。整体看,近年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是有力、有度、有效的,不仅确保了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也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积极的贡献,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当此之时,中国没理由不首先关注国内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而简单跟随欧美货币政策的变化。回看国内,二季度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因素带来严重冲击,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4月份主要指标深度下跌。因此,未来必须要保持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连续性,既要有力,尤其要加大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等实施力度,又要合理适度。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当前还不能收紧,必须有力有为地支持宏观经济稳定发展。
其次,中国超大的国内市场需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护航。当前,中国正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如果简单跟随欧美等国的货币政策节奏不仅不利于国内市场主体的发展与成长,而且更难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冲击。因此,中国不会简单跟从欧美的加息节奏,从降准降息到加息的转变在中国当前还不适宜。
再次,中国的通胀风险远没有欧美国家大。在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与粮食安全风险面前,中国正采取各类举措来抑制通胀过快增长,不仅对输入性通胀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在加大新能源利用、综合推进新能源体系建设方面也制定了详细的规划。粮食安全更是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坚持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随着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逐步完成,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将更有保障。相对于美国的全面通胀风险,中国全面通胀风险有限。
最后,“以我为主”货币政策在中国有广泛的实践基础。以人民币汇率为例,中国通过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大汇率双向波动幅度,一次次在历史重大关头坚持“以我为主”,如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坚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不贬值。不仅成功让国内企业免受汇率波动的损失,也有效支持并稳定了国际汇率市场。当然,虽然不跟随欧美货币政策,但我们仍然要高度关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化带来的负面冲击。
综合来看,面对疫情持续发展演变和俄乌冲突导致的风险挑战日益增多,我们有理由有基础且必须坚持货币政策“以我为主”,不管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走向如何,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优先考虑国内增长、就业和物价稳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