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
记者李莎北京报道
“5月我们店卖了50来部手机,4月卖了48部,而去年月销量在65-70部之间。”在甘肃临夏经营手机店的杨女士告诉记者。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数据显示,5月通讯器材类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394亿元,较4月增加47亿元,同比下降7.7%,降幅收窄14.1个百分点。
整体而言,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89亿元,同比下降1.5%。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向记者表示,展望未来数月,预计国内疫情好转、刺激政策加力和经济逐步回升,将共同支撑消费稳步回暖。但疫情还会通过冲击就业收入、推高储蓄需求等渠道,对消费产生滞后间接冲击,制约消费回升力度。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增幅扩大
杨女士一家经营的手机店位于临夏规模最大、客流最多的超市内,6月15日上午,尚未有人前往其手机店购机。
“4月到现在一直都是这样,15:00-18:30、20:30-21:30才是出货时间,这周到今天一共卖了5部手机”,杨女士说,“最近来店里买手机的要么是手机坏了,要么是手机丢了,不像以前那样是因为出新款或者改善内存。”
1-5月,通讯器材类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为2326亿元,同比下降2.7%,仍未止跌。其中5月零售额394亿元,同比下降7.7%,单月降幅明显收窄。
5月零售额降幅明显收窄的还有汽车、金银珠宝和化妆品等,收窄幅度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伍超明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疫情形势好转,国内人流、物流恢复,各地促销费政策亦在加码。
另外,伍超明指出,受益于农民工群体就业改善、收入恢复,代表中低收入群体消费的限额以下商品零售降幅环比亦有所改善。
餐饮收入也在改善,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5月餐饮收入3012亿元,同比下降21.1%,降幅较上月收窄1.6个百分点。伍超明认为,这表明接触型、服务型消费恢复总体偏慢。
在西安经营一家羊肉泡馍店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受局部疫情影响,其门店5月虽未闭店,但客流有所减少,5月门店营收环比减少约10%,6月上半月客流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记者分析,由于餐饮零售、汽车销售和非必选商品的消费活动受疫情影响较大,销售复苏相对缓慢。
与之相对,粮油食品、饮料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继续保持增势且增幅有所扩大,5月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分别为1464亿元和2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和7.7%,增幅较上月分别扩大2.3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此外,5月中西药品类、石油及制品类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幅也有所扩大。
周茂华表示,5月国内散发疫情对经济活动限制明显减弱,经济活动回暖,居民消费需求释放。多因素共同作用促消费恢复
“5月疫情冲击仍存,特别是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受疫情影响依旧较大。”伍超明说。
在疫情反复和俄乌冲突背景下,伍超明认为,受企业成本抬升、需求放缓、生产经营困难增加影响,部分居民就业、增收困难,消费能力有所下降,对消费恢复形成拖累。
另外,伍超明表示,在国内外经济金融不确定因素增加,疫情尚未完全得到控制和居民出行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背景下,居民储蓄意愿有所增加,消费意愿和信心仍有待恢复。
在北京工作的李女士平时喜欢“吃吃吃”和“买买买”。受疫情影响,5月李女士外出就餐和线下消费机会减少,收入也有所降低,5月消费支出共1328元,较4月减少4000余元。
在上海工作的雷先生5月消费也受疫情影响较大。但与李女士不同,隔离在家的雷先生5月新购置了一些游戏,并有较大的人情往来支出。6月随着生活节奏逐步恢复正常,叠加“618”网购优惠活动,雷先生近期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
整体来看,伍超明表示,今年5月消费数据占前5月总消费的19.5%,低于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均值20.4%约0.9个百分点,表明当前国内消费恢复总体偏弱,需要政策加大力度支持消费复苏。
伍超明预计,随着国内疫情进一步好转,加上交通物流大动脉和微循环逐步打通,国内人员和要素流动将明显加快,对消费恢复形成重要支撑;受益于货币财政政策持续加力显效和疫情冲击减弱,预计经济有望延续边际回升态势,加上促消费政策发力,有利于推动消费稳步回暖。
与之类似,周茂华也认为在疫情形势向好、系列消费政策出台等共同作用下,将有望推动国内消费需求加快恢复,预计6月国内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将明显回暖。
伍超明提醒,疫情对消费产生的间接冲击仍不容小觑,如冲击就业和收入,推高居民储蓄需求等,将制约消费回升力度。
(作者:李莎编辑:周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