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伦镍“逼仓”给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镍产业造成了伤害。有专家认为,现有以电解镍为交割标的物的镍期货合约已经跟不上全球镍产业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不匹配主要体现在电解镍现货产量在全球原生镍总产量中的占比不断下降。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电解镍产量占全球原生镍总产量的51%,镍铁占比38%,镍盐占比11%。2021年,电解镍产量占比33%,镍生铁占比50%,传统镍铁和镍盐占比17%。预计2025年电解镍产量占比下降至17.7%,镍生铁和镍铁占比上升至56.7%,镍盐占比上升至25.5%。
可见,随着技术进步,电解镍在原生镍“朋友圈”中越来越没有“存在感”,逐渐成为镍上游产业族谱中的“小样本”。而体量越来越大的镍铁、镍盐等上下游企业使用现有镍期货合约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很容易因无法或不愿进行电解镍实物交割而被“挤仓”或者“逼仓”。
近期,据路透援引消息人士报道,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正在与市场参与者讨论推出以现金结算的硫酸镍合约,可能在今年年底前推出。然而,笔者认为,现金结算虽能够避免“挤仓”或“逼仓”,但是单独以某一个现货品种为交易标的物,就很自然地把其他品种的上下游现货企业排除在外。由于品种本身体量小,现货企业交易习惯需要慢慢培养,短期金融投资者也很难大规模参与进来,最终的结果往往就是该品种交易不活跃,流动性差,最终成了“摆设”。
除已上市的电解镍期货,镍产业链上下游还有镍铁、镍生铁、低冰镍、镍湿法中间品、高冰镍、硫酸镍、三元前驱体等若干品种。如果每一个产品都上市期货,不仅增加了政府部门的监管成本和期货公司的运营成本,也分散了参与各个品种的交易资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进而无法产生足够的市场影响力。
期货功能是发现价格、管理风险和配置资源。我们没必要被交易标的物必须是某一特定商品、必须要实物交割等固有观念束缚思维,而应根据产业定价习惯和价格风险管理需求设计出代表性强、交易对象单一、方便市场各方参与其中的期货合约和相关配套的交易规则。由于历史原因,镍铁、镍生铁、低冰镍、镍湿法中间品、高冰镍、硫酸镍等产品大都以电解镍价格为定价基准,其实质是现货企业对于镍元素定价的需求。因此,笔者建议,以镍元素为交易标的设计新的期货合约,具体形式可参考国内对于镍生铁的定价模式,以1%的镍含量(俗称“镍点”)为交易对象,即买卖双方交易的是1%镍元素的价格。
关于“镍点”如何引导电解镍、镍铁、镍生铁、低冰镍、镍湿法中间品、高冰镍、硫酸镍等现货价格,如果坚持进行实物交割,可由交易所根据历史数据和供需情况,征求现货企业的意见后设定“作价系数”“品种升贴水”以及相应的升贴水价格调整机制。具体实物交割环节如果遇到想买镍生铁的企业购买交割到了高冰镍该如何处理?可安排串货中间商,引导期货公司现货子公司和其他符合交易所要求的现货贸易商参与其中。如果交易所选择现金结算,则把各个细分现货品种的“作价系数”“品种升贴水”定价权交给市场,由比较权威的信息平台定期发布各品种现货报价和基于“镍点”期货的作价系数、升贴水信息。
笔者更倾向于支持后者,即把定价权交给市场,“镍点”期货临近到期的合约进行现金结算,结算的轧差标准可设计一揽子现货指数。比如,参考上海有色网某一期间镍细分品种的现货报价,以及安泰科每年镍各个细分品种占全球原生镍产量的比例进行加权。现货月合约的最后交易日参照上述指数进行现金结算。
“元素定价”“现金结算”的期货合约设计思路不仅可以用于镍,还可以用于锂、钴、锰等其他新能源金属。
以上就是笔者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也希望国内期货交易所能够打开思路,设计出更多更好满足市场参与者交易需求的期货合约,为促进新能源行业发展、扩大中国价格的全球影响力和人民币国际化助一臂之力。(作者单位:北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