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应聚焦资源保障与风险管理

首页 财经 国内应聚焦资源保障与风险管理
文字广告内容

   编者按:2022年已过半,面对上半年新一轮疫情冲击以及动荡的国际环境等因素,国内大宗商品产业发展阻力较大。为帮助产业精准把脉趋势,探索期现融合发展,由期货日报主办的2022年“期货大家谈”大宗商品年中峰会在7月1日拉开帷幕。峰会邀请到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黄金协会、畜牧业协会、淀粉工业协会等单位专家,为产业企业发展把脉,为市场投资者指明方向,并展望2022年下半年市场发展新格局。即日起,本报推出2022年“期货大家谈”大宗商品年中峰会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7月1日,由期货日报主办的2022年“期货大家谈”大宗商品年中峰会有色金属专场于线上举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镍业分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徐爱东作了题为“镍、钴、锂产业热点问题分析与展望”的专题讲演。为众多专业投资者和业内产业机构带来镍、钴、锂市场的深度思考。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能源矿产资源越发受到重视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变革将原本所有的‘句号’化成‘问号’。”徐爱东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从经济文明发展的变迁来看,我国经济经历了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现在正向着绿色化迈进,这带动新能源及相关金属矿产市场大跨步发展。她表示,这是一个时代的大趋势,有它的历史必然。预计全球能源转型和电动化,将成为未来影响以镍、钴、锂为代表的金属矿产市场最主要的驱动力。

据徐爱东介绍,包括铜、镍、钴、锂和稀土在内的多种有色金属品种,均是新能源领域所需的关键性矿产资源。受资源禀赋和开发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及韩国等经济体的重要矿产资源都高度依赖进口。近年来,全球易于开发利用的资源快速消耗,而新能源相关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如何在动荡的环境中保障新能源领域战略资源的供给安全,成为各国都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为此,上述多国近年来都在加强战略矿业资源的安全保障,重新编制本国关键矿产清单,并针对相关资源保障和供应链安全问题提出诸多解决措施。

以美国为例,2021年,美国能源部发布《美国国家锂电发展蓝图2021—2030》,并推出政策性目标,以完善美国在锂电池和相关金属资源的安全保障。除了锂电池领域,美国还在镍、钴、稀土等具有战略价值的矿业材料和先进产能方面进行了布局。2021年,在美国商务部、能源部、国防部和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发布的百日审查报告中,针对新能源电池和关键矿物领域提出五大强化举措:一是加大支持美国本土锂提取产能建设;二是加大支持美国本土镍钴回收能力;三是加大在盟国投资镍的精炼项目; 四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钴供应; 五是加大与盟国合作开发稀土的部署。

“新能源矿产资源越发受到重视,这与各国能源转型密不可分。全球各大经济体瞄准了与新能源汽车电池高度相关的铜、镍、钴、锂、稀土等相关矿产资源,是因为这类战略性资源对国家发展和行业变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上述资源在全球分布极为不均,我国除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一外,其他多数矿业资源储量都难以保障国内产业运行所需。由于对海外资源的依赖程度极高,使得我国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大宗商品资源进口国。”徐爱东描述说。

以长线思维布局海外,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和安全保障

随着镍、钴、锂为代表的新能源矿业资源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产业竞争的焦点,我国在这场全球产业资源博弈竞争中如何把握时代机遇?针对这个问题,徐爱东以提纲挈领的市场分析和详细具体的数据作了解答。

从全球新能源相关矿业资源分布来看,南美的智利、秘鲁拥有全球最多、最好的铜矿资源,南美的锂三角(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占据全球锂资源储量的56%。东南亚地区的印尼占据全球镍资源储量的22%,非洲地区的刚果金则提供了全球绝大多数钴资源供应,南非在全球铂资源储量占比达到91%。

徐爱东介绍说,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也是全球新能源相关矿业资源进口第一大国。2021年,我国进口的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达到30万吨,镍矿达到4354万吨,锂精矿达到200万吨,均位居全球第一。此外,我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镍、钴、锂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为防止海外资源“卡脖子”的问题,近年来不断鼓励国内企业以长线思维布局海外,力求在海外资源保障上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和安全保障。

“新能源汽车消费‘井喷式’增长,极大带动了相关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上游镍、钴、锂、铜、稀土等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市场对全球新能源矿业的发展和机遇尤为关注。预计2020—2030年,镍、钴、锂品种在新能源领域年均消费增速将分别为28.4%、21.7%和27.3%,并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徐爱东分析说。

她表示,在全球资源分布不均衡、未来供应要追上需求快速增长难度较大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践行“持续积极投资海外资源、打通新能源产业链形成合力”的战略思维,对镍、钴、锂、铜等新能源相关海外资源开发进行重点布局。以镍、钴、锂为例,近年来,我国企业奔赴海外开发相关资源取得了长足进展。当前,我国镍、钴、锂等新能源金属对外投资已超过国内的权益储量,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在镍方面,我国企业已在印尼获得镍资源权益量近千万吨,占全球总量的10.5%,相当于我国镍资源量的近4倍。其中,在印尼投产的原生镍产量占到全球的33.7%,是国内的1.3倍。在钴方面,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钴项目约30个,拥有钴权益储量800万吨,矿山钴金属产能10.5万吨。2020年,在全球十大钴矿山企业里中国企业就有4家,钴冶炼产能在全球约占70%。在锂方面,截至2021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锂资源金额超600亿元,形成权益储量达4083万吨LCE,形成锂精矿产能304万吨(SC6%),碳酸锂产能(含在建)25万吨,氢氧化锂产能(含在建)4.8万吨。

“尽管我国相比其他国家而言,在镍、钴、锂、铜等品种方面缺乏资源,但是我国产业链企业在南美、东南亚等多个地区进行大量资本并购及合作开发。通过海外资源布局,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相关产业链所需,部分平衡了国内外资源的不平衡。”徐爱东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我国的明显优势在于,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因此,尽管我国对外资源依赖较大,但是在全球产业链资源布局中已建立一定优势。

当然,我国对海外资源依赖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徐爱东坦言,近年来,全球性的“资源民族主义”抬头,使得多国大幅提高海外投资审查框架门槛,部分国家原矿禁止出口,或者对矿产资源加征关税,这类政策变化值得我国企业重视。她认为,我国企业可以对新能源矿业资源被“卡脖子”的问题做一些未雨绸缪的工作,但是不必被风险吓住。因为用好国内和国外两大资源供应链渠道,是保障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及资源供应安全的核心所在。

前景光明但任重道远,企业要加强价格监测和风险管理

在阐述上述产业特点和热点问题后,徐爱东分别就全球镍、钴、锂市场供需平衡以及未来价格展望进行了细致分析。她在看好镍、钴、锂相关新能源行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表达了相关原料价格快速上涨后将逐步回归长期基本面的观点。

就镍市而言,徐爱东认为,近期海外激进加息等外部因素,成为触发镍价理性回归的“扳机”。此外,全球疫情导致镍需求增速不及预期,同时高镍价刺激印尼新建项目产能计划扩张。展望后市,她预计,下半年镍价将从第二季度伦镍“逼空”导致的虚幻上涨模式中,逐渐回归基本面主导。印尼低成本的湿法和火法项目投产后,全球低成本的镍产量占比增长将抑制价格上涨空间,全年国际镍价均值或在25000美元/吨左右。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俄乌冲突加大地缘政治风险,战略金属需求得到额外支撑,叠加全球碳中和概念带来的成本上移,镍价中长期料在15000—16000美元/吨得到较强支撑。

就锂市而言,2022年,锂原料供应有明显改善,全年原料环节增量有望超过20万吨LCE,而冶炼环节产能相对充足,所以锂盐供应有望跟上消费节奏。此外,锂下游EV、储能端继续高速增长。虽然高价抑制传统消费将导致全年锂消费增幅有所下降,但是消费总量仍有大幅增加。展望后市,她预计,2022年,锂市场整体供应略有过剩,短期价格将维持高位振荡。全年锂均价在45万元/吨左右,到2023年锂价有望逐渐下行。

就钴市而言,从2022年开始,电池行业用钴出现分化,EV领域占比将超过3C,成为第一大钴下游消费领域。她表示,2022年,因需求不旺,钴价出现下滑势头。5月中旬,国际钴价自40美元/磅下跌至目前的32美元/磅左右,国内电钴价格也跟跌至40万/吨左右。因此,预计下半年国外钴原料端供应基本恢复正常,并且印尼逐渐成为全球钴原料稳定的供应国。虽然主要经济体消费有望逐渐恢复,但是由于下半年消费难以弥补上半年的损失,预计钴价未来将出现逐渐回落态势。

整体来看,徐爱东认为,由于2022年全球经济前景转弱、产业新能源转型节奏有变,镍、钴、锂价格在前期累计较大涨幅后,近期出现高位回撤。面对相关原料价格大涨大跌,她认为,相关产业需要加强对镍、钴、锂的价格监测和风险管理,尤其是国内相关企业应强化供应链体系和价格风险应对预案。

对于期货市场如何服务上述战略新兴产业,尤其是未来钴、锂两大新能源金属在国内上市期货品种的问题,徐爱东告诉期货日报记者,需要关注与传统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不一样的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的大发展,带来了镍、钴、锂等盐类或氧化物市场的快速增长。

“传统的电镍、电钴市场份额越来越低,锂则是直接以碳酸锂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一些金属盐可能还是危化品,对仓储物流提出特别的要求。因此,以金属态产品为交易主体的思路可能要有所改变。”徐爱东说。

她同时表示,将积极配合国内期货交易所适应新形势,做好产业和行业研究的基础支撑工作,期待期货市场能在未来服务钴、锂等新能源相关战略新兴产业方面贡献更多力量。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镍、钴、锂消费市场,一直以来都在争取买方定价权。希望国内期货交易所能够通过上市新的期货合约,进一步加强“中国价格”在全球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 马宁

标题:国内应聚焦资源保障与风险管理

分类:财经

链接:https://news.boyidashi.com/22789.html

版权:文章版权提示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