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消息;纵观期债走势,政策利率下调的利好基本消化完毕,叠加下半月进入数据真空期,短线期债预计振荡调整,而长线在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经济弱复苏的影响下,运行重心仍将上移。
8月15日盘前,人民银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现券市场迅速作出反应,10年期国债活跃券到期收益率下行4个基点。国债期货全品种开盘跳涨,2209合约日内最高触及102.15元,达到2020年5月的水平。同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经济数据,基本符合预期,未对债市造成过大影响。当日,期债合约均保持高位运行,2209合约收于101.94元,上涨0.7%。8月16日,债市热度延续,期债盘中再冲新高,随后回落。8月17日,期债窄幅波动,2209合约收于102.015元。
流动性宽松而融资需求不足
二季度以来,央行降准、央行利润上缴、财政资金投放等方式向市场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7月,M1同比增速上升0.9个百分点,至6.7%,为2021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M2同比增速上升0.6个百分点,至12%,为2016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更进一步,8月15日,MLF和OMO中标利率下调10个基点,远超市场预期,政策利率中枢继今年1月后再次下移,与市场资金利率的利差有所修复,且有望引导后续调降5年期LPR和信贷利率,从而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然而,局地疫情反复下,居民和企业主观需求不振。7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至10.7%,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低于季节性水平,且居民和企业部门的新增贷款均不及往年同期。
总的来说,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融资成本下降,但融资需求不足,供大于求的环境下,利率受到压制,进而托底债市。今年1—7月,10年期国债期货始终在99.2—101元的区间内宽幅波动,而政策利率下调,国债期货价格势必抬升。
经济恢复基础仍需稳固
7月,制造业PMI下降1.2个百分点,至49%,重回临界点以下。生产、新订单、原材料、从业人员等分类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均处于收缩区间,反映出当前市场需求不足。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较6月下降0.4个百分点,至5.7%。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地产开发投资额进一步收缩,但基建投资仍在发力。
此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6月下降0.1个百分点,至3.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较6月下降0.4个百分点,至2.7%。总体而言,当前经济处于弱复苏阶段,基本面对期债的压制有限。
当前通胀数据处于合理区间
7月,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带动CPI由6月的基本持平转为上涨0.5个百分点,同比涨幅也扩大0.2个百分点。然而,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增速则较6月回落0.2个百分点,至0.8%。7月,工业品价格整体下行,PPI由6月的基本持平转为下降1.3个百分点,同比涨幅回落1.9个百分点,至4.2%。整体来看,当前,国内通胀处于合理区间。
不过,也要注意,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及,疫情受控后,未来消费复苏回暖、新一轮“猪周期”开启,以及能源进口成本攀升等诸多因素叠加驱动下,今年下半年我国CPI运行中枢将较上半年1.7%的水平有所抬升,部分月份的涨幅甚至可能阶段性突破3%,结构性通胀压力加大。
长远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放缓,部分经济体面临高通胀的挑战,加之疫情反复,国内经济弱势复苏,期债的市场环境相对温暖。此外,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也有利于期债价格走高。(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