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期货市场作为金融服务行业,人才是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要素,是整体效能提升的决定性力量。市场新征程对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秉承人才强市和研究创造价值的理念,、证券时报联合打造的“中国最佳期货经营机构暨最佳期货分析师评选”,为行业挖掘了大量优秀的精英人才,为促进行业经营管理和研究力量的提升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成为国内设立最早、行业中最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评选活动。
在今年疫情的干扰下,仍有80多家期货经营机构、41家期货研究所、近600名期货分析师参加了本次评选。
12月16日,2022年中国期货业发展研究创新论坛暨第十五届最佳期货研究机构评选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国内期货市场精英齐聚上海,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期货业的创新发展途径。
期货公司提质升级带动行业快速发展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欣在致辞中表示,面对疫情的冲击和国内外动荡的形势,中国期货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健康的发展态势,在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充分展现了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和产业的功能。期货和衍生品法的正式实施更是为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为市场的持续规范发展夯实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行业在规范发展的同时,市场规模和容量也在不断提升,市场成交量仓齐增,市场结构持续改善,市场功能发挥良好。”他说,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场所在稳产、保供、稳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具体到期货行业,2022年期货公司分类评价结果显示,A类以上期货公司数量占比为22%,这些头部公司带动行业在今年快速发展。作为“中国最佳期货公司”奖项的获奖代表,浙商期货连续多年在分类评级中保持AA级。浙商期货总经理张英军表示,公司近年来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研究为抓手、以创新为驱动力的理念,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从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一是创新业务模式,不断夯实业务基础,推出各种新的产品和组合。二是强化金融科技优势,将数与智有机融合,把研究和数据做到可视化,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平台。三是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细化客户分类,满足不同客户对财富管理和价值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除头部公司外,有近30家期货公司在2022年期货公司分类评级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获得“中国最具成长性期货公司”奖项的期货公司中,物产中大(600704)期货从去年的BB级一跃升为今年的A级,实现了跨越式提升。物产中大期货副总经理景川介绍,2018年出现的一次财富端风险事件,对公司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事情发生后,公司对各业务线条进行梳理,确定了以期现为基础、以交易为核心、以研投为驱动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式,充分发挥物产中大集团供应链集成服务的产品优势、商业优势,结合公司优势品种打造成品种优势。“未来,我们希望在此商业模式下夯实传统经纪业务,着力打造期现业务,稳步发展财富和资管业务,使各项业务能够得到协调发展。”他说。
行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已经上市了60多个商品期货品种,覆盖多个行业领域,各期货经营机构结合实际业务发展,多路径践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光大期货副总经理苑文忠作为“最佳商品期货产业服务奖”奖项的获奖机构代表介绍了公司的做法。他表示,做好产业服务首先是公司要重视、要有耐心,光大期货为了进一步深入产业链条,从公司层面成立产业统筹工作组,把研究所、子公司、经纪业务产业部和各个分支机构有效连接。其次是借力交易所在服务产业方面的政策和活动支持,配套专门的队伍研究落实、落地。最后是要了解产业难点、痛点、需求点,把这些点了解透彻后一起来把脉。
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近两年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作为“年度优秀资管产品”奖项的代表,创元期货党总支副书记李茂林认为,人才在资管业务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在资管的投研团队、交易团队、运营团队、风控团队、销售团队中,都需要引入大量专业人士,因为这些专业人士的加入保证了资管计划多元化的供应以及相对比较稳健的运营。”他说。此外,期货公司资管业务一直深耕大资管时代细分领域,一定要对自身熟悉的大宗商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还有固收类市场进行深入研究、跟踪和探讨,逐渐形成期货行业相对优势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产品主动管理能力,把产品的设计、运营、风控等管理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产品稳健运行的同时给投资者相对较高的收益。”
期货行业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人才队伍建设是基础保障。在研究团队的培养上,新湖期货副总经理、董秘、研究所所长李强认为,需要做好用对人、定好目标、搭好平台和文化建设。“用对人,不仅仅是学历的问题,还要看性格以及做事的主观能动性。树立目标,是让研究员能够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搭平台,最终让研究团队有亮相机会。注重团队文化建设,使研究团队与公司的文化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