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需求供给两端持续恢复
●疫情边际修复,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
●疫情明显好转,消费降幅收窄
●基建投资增速加快,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国内疫情扰动减轻,出口保持景气增长
●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进口增速缓慢回稳
●食品价格环比回落,服务价格保持平稳
●能源价格继续回弹,工业价格高位运行
●疫情收敛叠加政策支撑,信贷规模和结构继续改善
●疫情影响缓解叠加稳增长政策发力,M2持续扩张
●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人民币汇率维持震荡
内容提要
第二季度开端国内疫情反复,经济受冲击较大,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多个地区陆续解除全域静态管理、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叠加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国内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逐渐修复,预计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6%。2022年4月,国内多个城市疫情状况复杂,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国内生产动力和消费需求进一步削弱,供给端和需求端两头承压,对经济运行产生不良影响。5月和6月,各项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国内疫情扰动减轻,社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生产需求逐步恢复,物流运输不畅问题也得到解决,各项经济指标呈现逐步回暖的态势。
供给端
工业增加值:稳增长政策有望继续发力提供支撑,但全国多地疫情反复等短期因素影响产出增速及企业预期,预计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三年平均增速在5.7%左右。
需求端
消费:尽管国内疫情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总体呈现明显的好转,伴随着密集促消费政策的出台,本月消费降幅将进一步收窄,预计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4%,较上期减少4.3个百分点。
投资: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PPI同比降幅继续回落缓解中下游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压力都有利于促进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政策要求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会进一步加快基建投资增速,但房地产行业各项指标持续走弱,一定程度会压低投资增速,预计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3%,较上期减少0.9个百分点。
出口:国内疫情扰动减轻叠加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利于支撑出口增速,但高基数效应和出口替代效应减弱对出口增速产生一定压制影响,预计6月出口同比增速为14.1%,较上期减少2.8个百分点。
进口: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国内生产需求逐步修复利于进口增速,但高基数效应和汇率下行对进口增速产生一定影响,预计6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为3.5%,较上期减少0.6个百分点。
价格方面
CPI:6月受国内消费需求下行影响,食品价格继续回落,非食品相对平稳,但受翘尾因素影响,消费价格同比有所回弹,预计6月CPI同比增长2.4%,较上期加快0.3个百分点。
PPI:6月国际油价供需基本面偏紧,国内工业需求回升,生产资料有所回弹,生活资料相对平稳,工业生产价格同比继续回落,预计6月PPI同比增长6.2%,较上期减少0.2个百分点。
货币金融方面
人民币贷款:伴随国内疫情影响逐渐收敛,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如促进实体经济、楼市、车市等)持续出台,同时叠加传统的季末效应,预计2022年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000亿元,同比多增3800亿元。
M2:在国内疫情影响减弱的背景下,生产生活秩序得到显著改善,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叠加季末效应的推动,M2同比增速维持高位运行,预计2022年6月末M2同比增长12%,较上期末上升0.9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美联储持续加息,同时地缘政治风险使得避险需求上升,美元近期可能继续走强,压低人民币。但国内疫情好转,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的支撑增强。尽管汇率预期管理加强,但考虑到是为了防止汇率非理性暴涨暴跌,7月政策上仍不会有太多干预,预计人民币汇率双向宽幅波动。
正 文
GDP增速部分: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需求供给双端持续恢复
第二季度开端国内疫情反复,经济受冲击较大,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多个地区陆续解除全域静态管理、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叠加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国内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逐渐修复,预计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6%。2022年4月,国内多个城市疫情状况复杂,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国内生产动力和消费需求进一步削弱,供给端和需求端两头承压,对经济运行产生不良影响。5月和6月,各项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国内疫情扰动减轻,社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生产需求逐步恢复,物流运输不畅问题也得到解决,各项经济指标呈现逐步回暖的态势。需求端显示:2022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较上期回升4.4个百分点,消费触底回暖;5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2%,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暖;5月份出口增速大幅回升,超出市场预期,进口增速保持稳定回升态势,贸易顺差扩大至787.6亿美元,国内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降低,出口物流运输和国内供应链持续修复,同时叠加国内稳外贸政策持续加码,进出口短期仍有望保持韧性。供给端显示:2022年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同比增长0.7%,较上月增长5.61%;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较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呈现回升趋势,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8%,较上月上升5.9个百分点。综合来看,2022年5月份起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各项经济指标逐渐回暖,预计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6%。
工业增加值部分:疫情边际修复,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
预计2022年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较上期加快3.3个百分点,三年平均增速在5.7%左右。
6月从生产端来看,焦炉与高炉开工率下滑至78.8%与81.9%,扭转之前上升势头。与此同时,全钢、半钢轮胎开工率同样维持低位。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货币政策方面。6月至今央行通过7天逆回购与MLF等量续作维稳流动性,LPR报价未变。在稳健货币政策更强调“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基调下,央行在降低资金成本的同时拉长资金久期,在保持整体流动性相对平稳的同时实现资金的“精准滴灌”。预计一系列创新政策工具投放后,政策特征将更多体现为“宽货币、结构性宽信用”,有利拉升上游工业需求。第二,财政政策方面。国常会再度定调刺激消费,从激励民营投资到刺激汽车消费,政策仍在不遗余力的解决疫情负面影响与经济修复动力问题,扩投资与稳主体并重,稳增长政策继续升温发力。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长0.7%,为近五年以来最低,环比增长5.6%,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放缓,景气水平继续回落。第二,考虑前期国内多地新冠疫情出现反复,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较大,但6月出现了边际趋缓态势,工业产出增长速度可能有所回弹。
综合而言,稳增长政策有望继续发力提供支撑,但全国多地疫情反复等短期因素影响产出增速及企业预期,预计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
消费部分:疫情明显好转,消费降幅收窄
预计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下降2.4%,较上期减少4.3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国内疫情明显好转。6月以来,上海、北京疫情得到稳步控制,管控措施陆续放开,社会生产生活逐步恢复,餐饮等服务类消费较上月会进一步改善。第二,密集促消费政策的出台。为解决短期需求不足、供给不畅、消费预期不稳等问题,有关部门和地方综合施策,出台了包括加快启动消费季活动、大规模发放消费券等措施,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京东、拼多多等主要电商平台家电、日化产品销售额均实现同比翻倍增长。另外,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提出,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决定联合组织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都有利于促进汽车消费。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高基数效应。去年同期由于疫情好转使得消费增速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对今年形成了较高基数。第二,疫情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局部地区疫情还有波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居民的消费意愿。第三,前期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近期局部地区发生洪水灾害导致的收入降低、财产损失,都会压低消费增速。
综合而言,尽管国内疫情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总体呈现明显的好转,伴随着密集促消费政策的出台,本月消费降幅将进一步收窄,预计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4%。
投资部分:基建投资增速加快,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预计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3%,较上期减少0.9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有利于促进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同时PPI同比降幅继续回落有利于缓解中下游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增强企业投资信心。第二,基建投资增速加快。5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要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督促指导地方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尽快分解下达资金,及时做好资金拨付工作;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高基数效应。随着疫情好转、经济逐步复苏,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恢复,2021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较高,对2022年形成了高基数效应。第二,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走弱。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房屋新开工面积等指标同比降幅虽然略微收窄,但仍在40%左右,房地产市场需求不足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善,加之房地产利好政策见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继续走弱,压低投资增速。
综合而言,尽管房地产市场可能会继续走弱,但基建投资增速加快以及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将会促进投资平稳增长,预计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3%。
出口部分:国内疫情扰动减轻,出口保持景气增长
预计6月份出口同比增速为14.1%,较上期减少2.8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6月份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疫情管控措施进一步放松,社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物流运输链进一步修复,出口生产和运输得到保证。第二,6月海外需求基本面仍有保证,支撑中国出口增速。美国6月份制造业PMI初值录得52.4,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为52,日本6月份制造业PMI初值为52.7,均位于荣枯线之上,生产需求仍在修复,生产活动仍然处于扩张区间。第三,稳外贸政策作用持续显现,对出口增长起到促进作用。6月22日上海海关推出8方面措施支持上海特殊监管区域复工达产,促进外贸保稳提质;5月4日发布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便利出口退税办理 促进外贸平稳发展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6月1日起外贸企业施行精简化出口退税新规;6月12日起,中韩自贸协定新版原产地证书将取消商品项数上限高频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运价总体保持平稳,2022年6月22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指数为3252.50点,较上周增加0.7%,呈现上升趋势。第四,海外通胀仍处于高位,预计价格因素仍将对出口形成一定支撑。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2021年6月出口基数处于高位,对本期出口增速形成压制下。第二,东南亚国家管控措施放松,复产复工稳步推进,中国出口替代效应减弱。
综合而言,国内疫情扰动减轻叠加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利于支撑出口增速,但高基数效应和出口替代效应减弱对出口增速产生一定压制影响,预计6月出口同比增速为14.1%。
进口部分: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进口增速缓慢回稳
预计6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为3.5%,较上期减少0.6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利于中国内需恢复,或将持续支撑中国进口。第二,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对生产原材料需求有所改善,制造业景气延续回升趋势,5月份PMI49.6%,较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或对进口增速形成支撑。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2021年同期基数相对较高,对6月进口增速形成一定压制。第二,6月份人民币汇率下行,不利于进口增速。第三,受美联储大幅加息的影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大宗价格大幅回落,削弱了价格因素对进口增速的支撑。
综合而言,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国内生产需求逐步修复利于进口增速,但高基数效应和汇率下行对进口增速产生一定影响,预计6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为3.5%。
CPI部分:食品价格环比回落,服务价格保持平稳
预计6月CPI同比上涨2.4%,环比-0.2%,食品项环比.2%,非食品项环比0.1%,其中翘尾因素贡献约2.6%,新涨价因素预计贡献约-0.2%。
CPI关注食品和非食品两个方面,食品由猪肉、鸡蛋和鲜菜鲜果等驱动,非食品由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业价格驱动。截止6月26日,食品项方面,受疫情散发影响,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格环比2.3%,鸡蛋平均批发价格环比-5.7%,28种重点监测蔬菜环比-7.7%,7种重点监测水果环比-2.5%,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比-6.3%,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比-7.3%;非食品项方面,工业消费品方面,受上游工业大宗回落但能源品小幅上涨影响,预计本月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回升0.2%;服务业价格方面,受奥密克戎输入疫情影响,部分地区防控措施的升级导致服务业需求恢复不足,预计本月服务业价格环比下降0.1%。
综合而言,6月受国内消费需求下行影响,食品价格继续回落,非食品相对平稳,但受翘尾因素影响,消费价格同比有所回弹,预计6月CPI同比增长2.4%。
能源价格继续回弹,工业价格高位运行
预计6月PPI同比6.2%,环比0.2%,生产资料环比0.3%,生活资料环比0%,其中翘尾因素贡献约3.8%,新涨价因素预计贡献约2.4%。
总体而言,6月份主要工业品价格环比分化,截止6月26日,石油天然气方面,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情绪面影响持续,布油、美油月度期货结算均价环比分别增长5.2%、5.5%;煤炭方面,1/3焦煤市场价环比-3.6%;化工方面,各主要品类有所回弹;非金属方面,水泥价格指数环比-7.8%;黑色金属方面,铁矿石期货结算价环比3.0%,螺纹钢市场价环比-4.2%;有色金属方面,电解铜市场价环比-0.7%,铝市场价环比-0.3%、铅市场价环比.2%、锌市场价环比0.3%;农业方面,尿素、硫酸钾复合肥市场价环比1.6%和5.2%。
综合而言,6月国际油价供需基本面偏紧,国内工业需求回升,生产资料有所回弹,生活资料相对平稳,工业生产价格同比继续回落,预计6月PPI同比增长6.2%。
新增人民币贷款部分:疫情收敛叠加政策支撑,信贷规模和结构继续改善
预计2022年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000亿元,同比多增3800亿元。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国内疫情逐渐收敛,复工复产有序推进。随着6月疫情防控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取得积极效果,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供应链得到有效修复,企业经营性融资需求开始恢复,从而拉升信贷。第二,近期稳增长政策政策力度加大。例如5月底上海、北京等地开展引导银行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工作,加大、加快贷款投放,强化金融助企纾困;合肥、武汉等地调整楼市限购政策,促进个人的购房需求;6月22日国常会强调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提升个人的购车需求。第三,季末效应。通常银行会在季末冲量,满足考核要求。
从压低因素看:第一,疫情对经济的不确定性。由于疫情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退,私人部门预期转弱的趋势仍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导致预防性储蓄增加,中长期贷款需求仍将受到抑制。第二,房地产市场供给收缩、需求观望。从供给来看,1-5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下滑4%、1-5月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0.6%、1-5月土地购置面积下滑45.7%;从需求来看,1-5月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分别同比下滑23.6%和31.5%。
综合而言,伴随国内疫情影响逐渐收敛,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如促进实体经济、楼市、车市等)持续出台,同时叠加传统的季末效应,预计2022年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000亿元,同比多增3800亿元。
M2部分:疫情影响缓解叠加稳增长政策发力,M2持续扩张
预计2022年6月末M2同比增长12%,较上期末上升0.9个百分点。
从拉升因素看:第一,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今年4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大中小型企业可以申请退还增量留底税额,形成财政存款向企业存款的转移。第二,地方债发行速度不断加快。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求3.45万亿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预计6月政府债净供给超万亿。第三,季末效应。季末存款效应推升M2。
从压低因素看:企业进口恢复增加对外汇占款的需求。随着国内疫情逐渐收敛,企业供应链得到修复,进口需求随之恢复,5月进口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较上期扩大4.2个百分点,外汇占款需求由此上升,拉低M2。
综合而言,在国内疫情影响减弱的背景下,生产生活秩序得到显著改善,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叠加季末效应的推动,M2同比增速维持高位运行,预计2022年6月末M2同比增长12%,较上期末上升0.9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部分: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人民币汇率维持震荡
预计2022年7月人民币汇率震荡下跌,震荡区间为6.65~6.85。
从拉升因素看: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经济基本面持续修复,供应链和物流运输稳定性和畅通性改善,出口预计保持景气增长,对人民币形成支撑;贸易顺差带来的结汇需求延续,短期内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支撑。
从压低因素看:国际地缘冲突持续,市场风险情绪下行,人民币汇率相应受到压低;在稳增长基调下国内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高通胀压力下美联储货币政策趋紧,2022年6月FOMC会议声明宣布加息75个基点,后续预计会进一步加息,货币政策外紧内松;近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震荡上升,中美利差倒挂幅度持续加大,截止到6月24日,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为3.13%,中美利差倒挂幅度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承压。
综合而言,美联储持续加息,同时地缘政治风险使得避险需求上升,美元近期可能继续走强,压低人民币。但国内疫情好转,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的支撑增强。尽管汇率预期管理加强,但考虑到是为了防止汇率非理性暴涨暴跌,7月政策上仍不会有太多干预,引入预计人民币汇率双向宽幅波动。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挂靠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8)北京地铁补贴机制研究。2008年,本课题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设计了北京市地铁运营的补贴机制。该机制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被使用,直到现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杂志。《原富》是一个月度电子刊物,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目的是以最及时、最专业、最全面的方式呈现本月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大事并对重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2)《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年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14期,是相关年度报告中连续出版年限最长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报告资助计划。(3)系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报告。本中心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分析和预测报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预测报告在预测精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属学术机构,本报告仅供学术交流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仅供参考,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