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主要梳理了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企业、居民、政府相关的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传导。本文将更加深入的探讨大宗商品价格与宏观经济指标的内在联动,并试图从投资角度上分析相关的投资策略。
宏观经济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的重要特征是,通常大宗商品价格的会倾向朝着一个相同的方向移动,但涨跌幅度存在差异。如果宏观氛围好,大宗商品多数均会上涨,反之亦然。当然,当某个品种自身供需矛盾突出时,这个品种的价格可能会和其他商品价格背道而驰,但参考以往的走势,该品种的背道而驰的持续性可能是较短的,最终还是会和大部分品种保持一致。
通常由政府或相关机构公布的各类经济指标以每月甚至每季度为频率发布,会出现至少一个月的延迟,但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动却是每天都可以获得,因此可以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是观察宏观经济环境的高频指标。
和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最为密切是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动(PPI),其次是居民生活成本的变动(CPI)。观察以往的情况,当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时,通常PPI和CPI也会上涨;当大宗商品的价格回落时,通常PPI和CPI也会回落。
大宗商品和PPI和CPI属于同步指标,通过大宗商品的价格可以提前推测PPI和CPI的变动趋势。尤其是当大宗商品涨价过高,CPI大幅上涨,居民生活压力骤增,此时需要警惕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从而对大宗商品的潜在利空。
大宗商品的涨跌也改变了企业的盈利情况。当原料价格持续走高,终端用户难以承受后,中间生产企业的面临高原料价格、低产品需求的困境,企业开始调节生产情况,减少原料需求,导致原料降价。上涨是,产业链自上而下涨价,涨到一定幅度,终端需求开始对上游形成负反馈,利空自下而上传导,最终体现为PMI和现货价格的变动。
当大宗商品原料涨价到一定幅度后,中间生产企业会率先感知到来自下游的需求恶化,企业PMI指数回落,而后大宗商品原料面临下游崩塌的压力,由强转弱。当大宗商品原料回落后,如果需求恢复,中间企业PMI会率先好转,对原材料需求增加,推动价格的上涨。一定程度来看,PMI是商品原料价格变动的领先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对PMI的跟踪,推测大宗商品的走势,另外大宗商品内部在不同阶段的走势也会存在差异。
在PMI开始回落的阶段,一般下游企业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原料此时还在高位,终端需求差,企业产品利润低。而后,随着PMI的继续回落,原材料价格由强转弱,此时一般是原材料下跌、下游产品价格跟跌原料,价格趋势还是跌势为主,但下游跌价会小于上游原料,企业盈利因原料跌价恢复。
随着原材料价格恢复,下游需求的逐步好转,企业PMI出现向好,企业开始逐步试图涨价获取更好的利润,此时企业盈利会继续提升,而原材料价格跌至低位。
随着企业越发看好后市,生产开始扩大,对原料需求增加,原料价格有望上涨,此时原料会进一步推动产品价格上上涨。
在宏观经济的眼中,PMI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体温计,而企业自身的体温计在于利润,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追求是盈利,企业会根据利润调节生产,当企业陷入持续亏损后,PMI指标一般会出现走弱。当企业盈利能力好,生产积极性强,PMI会持续好转。利润的本质是产品的价差,上下游产品的价差,是PMI的领先指标,在价差的变动中,也衍生出产业链对冲的机会。
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宗商品价格和PPI、CPI、PMI,以及商品价格和PMI直接的关系。一般而言,大宗商品和PPI、CPI属于同步指标,通过大宗商品的价格可以提前推测PPI和CPI的变动趋势,推测经济需求和政府政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一定程度来看,PMI是商品原料价格变动的领先指标。而企业生产利润,本质上下游产品的价差,是PMI的领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