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节奏趋缓,国内政策保持战略定力——2022年8月宏观经济与大类资产

  一、8月大类资产配置观点   (一)全球宏观定价因素   7月27日美联储FOMC会议加息75基点,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是否再次大幅加息取决于通胀和就业数据,同时鲍威尔释放了下半年有可能放慢加息节奏的信号。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年末目标在3.…

  一、8月大类资产配置观点

  (一)全球宏观定价因素

  7月27日美联储FOMC会议加息75基点,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是否再次大幅加息取决于通胀和就业数据,同时鲍威尔释放了下半年有可能放慢加息节奏的信号。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年末目标在3.5%,年内还有100基点的加息空间。美联储加息节奏前紧后松,9月、11月、12月分别加息50、25、25基点。本次加息完成后,加息节奏将显著趋缓。即美联储加息最激进的阶段已经过去。而且市场已经开始预期明年加息结束,重新宽松。衰退担忧,及加息节奏趋缓预期推动7月美债长端收益率高位回落,美债利差持续处于倒挂状态,10年期-2年期利差倒挂程度最高达22基点,反映债券市场对于经济衰退风险的担忧达到阶段性高点。7月28日公布的美国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初值为-0.9%,连续两季度录得负值,意味着美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经济衰退预期是影响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主要矛盾,而加息驱动减弱,预计10年期美债收益率8月偏弱震荡,重心下移概率较大。美元指数8月将震荡走低,109高位或已成为阶段高点。

  8月,美元指数、10年期美债收益率或重心下移,叠加美联储加息节奏趋缓,迎来FOMC空窗期,为美股、美债、大宗商品反弹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美股在经历持续下跌后,有望出现阶段性反弹;大宗商品也将出现修复性行情。全球金融市场将整体回暖,风险偏好有所回升。

  728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宏观政策方向:淡化增长目标,未出台超预期政策,重点在已出政策的推进落地。下半年没有大规模刺激,没有大水灌漫,要保持战略定力,市场或将向下修正下半年经济预期。当前中国处于“宽货币+初步宽信用”向“宽货币+实质性宽信用”过渡阶段,“经济企稳回升+通胀温和” 的“弱复苏”阶段。对应投资时钟过度至“复苏前期”。但没有大规模刺激计划,经济复苏预期边际趋弱。

  风险因素:台海局势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

  (二)A股

  728政治局会议强调保持战略定力,下半年没有大规模刺激计划,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有限,流动性最宽松时段已经过去,分母驱动趋弱。经济弱复苏,市场将下修增长预期,分子端驱动也将减弱。8月A股以震荡调整为主,是针对4月底2863以来的反弹行情的调整,以等待经济进一步复苏。同时关注台海局势对风险偏好的影响。

  (三)利率债

  下半年没有大规模刺激,经济弱复苏,市场预期边际趋弱,这是近期利率债走高的主要原因。但由于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有限,制约了利率下行空间。预计8月份国内利率低位运行,利率债偏强震荡为主。

  (四)大宗商品

  美联储加息节奏趋缓,迎来FOMC空窗期,美元指数重心下移,为大宗商品反弹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大宗商品在经历持续下跌后,有望出修复性行情。但国内经济预期边际趋弱将限制反弹高度。生猪短期继续修复性反弹,出栏下滑且需求修复,三季度整体重心上移;玉米定向拍卖利空基本兑现,震荡反弹为主;大豆旧作供需改善,生猪产能高位支撑需求,豆粕高位震荡,豆油震荡偏弱;黑色产业链负反馈持续,终端需求无显著改善,短期超跌反弹,但基本面缺乏驱动,黑色商品低位宽幅震荡;宏观因素利空消化,下游补库需求释放,沪铜短期延续反弹;沪伦比值修复进口窗口打开,锌原料端供应紧张缓解,但冶炼厂停工停产情况仍存,沪锌偏强震荡;多空因素交织,8月原油宽幅震荡为主,中期存震荡下行压力。

  (五)贵金属

  美联储加息节奏趋缓,美元指数阶段性见顶回落,有利于贵金属产生修复反弹。俄乌冲突进程与结果的不确定风险仍存,避险需求对黄金价格造成短期扰动。综合看,黄金短期有望偏强运行。中期而言黄金配置价值不可忽视,关注黄金对冲风险,优化配置的作用。

  二、全球宏观定价因素

  (一)美联储7月加息75基点,加息最激进的阶段已经过去

  1、美联储最新动态

  7月27日美联储FOMC会议决定加息75基点,符合市场预期。这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第四次加息,且连续第二次加息75个基点。本次加息后,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升至2.25%至2.50%。联储重申“继续上调目标利率区间是适合的。” “强烈承诺,将让通胀率回落至2%这一目标。”“高度关注通胀风险”。对经济的评价为:“最近的支出和生产指标已减弱”,“近几个月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低位”。缩表继续按5月公布的路线进行。

  在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称,“另一次非同寻常的大幅加息将取决于数据,在某个时间点放慢加息节奏可能会是适宜的。”“美联储需要将政策调整到适度的紧缩水平,即利率达到3%-3.5%区间”。

  2、我们的观点

  本次会议传递出哪些信号?

  美联储是否再次大幅加息主要取决于通胀和就业数据,因此未来加息路径存在不确定性,但核心因素主要看通胀能否快速回落。由于当前存在工资-通胀螺旋驱动,虽然美国CPI同比将逐渐趋缓并下行,但年底前仍在6%以上高位,因此预期下半年美联储仍将继续加息。同时,鲍威尔也释放了下半年有可能放慢加息节奏的信号。美联储承认经济已经走弱,但认为距离衰退仍有距离,当前控通胀仍是首要任务。但后面随着经济压力增大,通胀触顶走弱,则加息节奏必然调整,货币政策面临转向。

  美联储接下来的加息空间和节奏如何?

  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年末目标在3.5%,与本次加息后2.5%水平相比,预计年内还有100基点的加息空间。

  我们判断美联储下半年加息节奏前紧后松。首先,美国本轮经济周期已经触顶,制造业与非制造业PMI今年持续回落,GDP有望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下半年越往后,经济下行压力对加息的掣肘就越显著,为了实现软着陆,后面留给加息的时间空间都将受限。其次,今年11月将举行中期选举。为了胜选,执政党一方面要尽快把高通胀压下来,另一方面尽可能在选举前采取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预计美联储货币政策前紧后松,9月、11月、12月分别加息50、25、25基点。

  对市场有何影响?

  本次加息完成后,加息节奏将显著趋缓。也就是说,美联储加息最激进的阶段已经过去,斜率逐渐放缓。而且市场已经开始预期明年加息结束,重新宽松。这将为大幅下跌的风险资产的反弹提供有利契机。

  (二)衰退担忧,及加息节奏趋缓预期推动7月美债长端收益率高位回落

  在美联储激进加息预期推动下,今年美债收益率持续大幅上行。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6月14日最高上冲至3.49%,创出本轮高点,较年初上升189BP(年初1.6%)。

  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发出经济走弱的信号,7月长端收益率出现大幅回落,10年期、5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回落40、32基点(6月30日~7月28日),这主要反映了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的担忧。同时,27日FOMC会议之后,长短端利率均出现快速下行,这主要反映加息节奏将趋缓的预期。

  (三)美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关键利差倒挂程度加深

  7月以来,美债10年期-2年期利差、10年期-3年期利差、10年期-5年期利差持续处于倒挂状态。市场最看重的美债10年期-2年期利差在7月FOMC会议前夕倒挂程度最高达22基点,反映债券市场对于经济衰退风险的担忧达到阶段性高点。7月28日公布的美国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初值为-0.9%,连续两季度录得负值,这意味着美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

  虽然并不是每一次加息周期都会导致衰退,但所有造成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的加息周期都在1-3年内造成经济衰退。

  (四)10年期美债收益率8月重心下移概率较大

  美债收益率主要受到实际经济增长、通胀预期,货币政策、期限溢价共同影响。

  经济增长方面:制造业与非制造业PMI持续走弱,激进加息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已经连续两个季度GPD负增长,陷入技术性衰退。通胀方面:CPI同比可能仍维持在8%以上的高位区间。货币政策方面:加息节奏趋缓,8月没有FOMC会议,加息驱动弱化。

  综合上述等因素考虑,8月份,经济衰退预期是影响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主要矛盾,加息驱动减弱,因此,预计10年期美债收益率8月偏弱震荡,重心下移概率较大。

  (五)美元指数109高位或成为阶段性高点

  8月份,影响美元指数的因素中,美债收益率重心下移将驱动美元指数走弱。此外,美欧货币政策立场对比边际转弱,也有助于美元指数的走弱。美联储加息节奏将趋缓,8月没有FOMC会议,是加息空窗期;而欧元区通胀压力持续走高,德国7月CPI同比增长8.5%,超出预期值8.1%和前值8.3%。欧元区7月CPI或加速至8.7%。7月21日欧央行超预期加息50BP,市场预期欧央行未来还将持续激进加息。

  综合经济、货币政策、利率对比等因素考虑,预计美元指数8月将震荡走低,109高位或已成为阶段高点。

  (六)全球金融市场将整体回暖

  8月份,美元指数、10年期美债收益率或重心下移,叠加美联储加息节奏趋缓,迎来FOMC空窗期,为美股、美债、大宗商品反弹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美股在经历持续下跌后,有望出现阶段性反弹;大宗商品也将出现修复性行情。全球金融市场将整体回暖,风险偏好有所回升。

  三、中国大类资产配置逻辑

  (一)“货币+信用”分析

  1、信贷社融总体观点

  在稳增长政策不断落地的推动下,6月社融、信贷双双走高,高于预期,并超过5年均值。

  受复工复产带动,在5月信贷显著回升的基础上,6月信贷延续升势,同比环比均大幅提升。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上行,持续2年的下行趋势或已逆转。而且信贷结构明显改善,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环比大幅回升,票据冲量大幅减少,反映实体经济真实融资需求明显好转。而居民中长期贷款虽然延续同比少增态势,但环比显著改善,显示地产销售、居民房贷需求已经低位企稳回升,但仍低于去年同期值及5年均值。

  6月新增社融规模高于预期及季节性,是近5年6月均值的两倍。从社融结构看,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及政府债券融资大幅走强是社融超预期的主要推动因素。专项债6月份集中发行,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显著恢复。

  6月M2延续回升趋势,已高于2020年的最高月度增速。6月M2同比-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差连续3个月为正,但差值与上月持平,反映实体融资需求的恢复有望逐渐跟上货币端的步伐。

  展望7月,专项债6月底基本发行完毕,7月发行规模将大减;疫情多地散发,或对经济恢复有一定扰动。同时,地产销售能否持续好转还有待观察。综合看,上述因素对7月社融延续高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总体看,政策重心重回稳增长,各项稳增长政策正加快落地,经济谷底已经确认,当前处于触底回升的弱复苏阶段。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已出现实质性改善信号,实质性宽信用下半年有望真正到来。

  2、6月社融规模继续改善,好于预期及季节性

  6月社融规模新增5.17万亿元,高于一致预期( 4.69亿元),同比多增1.47万亿元,是近5年同月均值的两倍(2.47万亿元),较5月2.79万亿元的新增规模继续改善。

  6月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8%,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回升。

  专项债6月份集中发行,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叠加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显著恢复。

  3、政府债券融资大幅放量带动6月社融走强

  从社融结构看,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及政府债券融资大幅走强是社融超预期的主要推动因素。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的要求下,6月新增地方专项债规模达1.37万亿左右,推动社融进一步抬升。

  6月新增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社融口径)30591亿元,同比多增7409亿元,接近5年均值的2倍,在上月高增1.82万亿的基础上,6月继续高增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在恢复;政府债券净融资1.61万亿元,同比多8676亿元,主要受专项债集中发行带动;企业债券融资恢复增长,新增2495亿元,边际改善;股票净融资588亿元,同比少增368亿元;非标融资减少144亿元,同比少减1597亿元。

  4、融资需求改善推动6月新增信贷大幅回升

  受复工复产,基建投资带动,6月信贷在上月显著回升的基础上延续升势。中国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1万亿元(前值1.89万亿元),同比多增6900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2%,较上月末上行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行,预计持续2年的下行趋势的拐点已现。

  信贷走强主要在于稳增长政策加快落地,基建投资加快推进,融资需求出现显著恢复。

  5、信贷结构明显改善,企业中长期贷同比环比大幅回升

  从贷款结构看,中长期贷款显著增长,企业端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居民端中长期贷款环比好转。

  企业贷款增加2.21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7525亿元,是5年均值的2倍多。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4497亿元,同比多增6130亿元,也较上月大幅改善(5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5551亿元,同比少增977亿元)。短期贷款增加6906亿元,同比多增3815亿元。票据冲量显著下降,同比少增1951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出现显著改善,反映企业真实融资需求出现好转迹象。

  居民贷款增加848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166亿元,同比少增989亿元,但环比显著改善(5月中长期贷款增加1047亿元,同比少增3379亿元),显示地产销售、居民房贷需求已经低位企稳回升,但仍低于去年同期值及5年均值。短期贷款继续回暖,新增4281亿元,同比多增781亿元,反映疫情影响继续减弱,消费贷款需求在持续恢复。

  6、6月M2延续回升趋势,已高于2020年的最高月度增速

  6月M2同比增长11.4%,高于预期值10.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2.8个百分点,;6月M1同比增长5.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2个和0.3个百分点。

  6月财政支出力度继续加大,财政存款减少4367亿元,同比多减365亿,反映财政支出继续加快,传导至存款和货币派生,推动M2增速上行。M1增速回升反映企业活化动能回升,主要是基建投资加快以及地产投资边际改善。

  6月M2同比-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差连续3个月为正,差值为0.6个百分点,与上月持平。增速差转正反映财政存款投放加大,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恢复相对滞后。6月数据延续此趋势,但边际有趋缓态势,反映实体融资需求的恢复也开始逐渐跟上了货币端的步伐。

  7、“货币+信用”分析

  6月新增社融规模高于预期及季节性,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及政府债券融资大幅走强是社融超预期的主要推动因素。展望后期,7月专项债发行规模大减,疫情多地散发,地产销售再度走弱,对7月社融延续高增长造成不利影响。但随着稳增长一揽子政策的加快落地,实质性宽信用下半年有望真正到来。

  半年度节点过后,7月货币市场利率显著回落至二季度中枢水平,R007与DR007利差收窄至常态水平。7月15-22日的两周央行公开市场小幅净投放130亿元,25-29日这周公开市场净回笼120亿元。表明央行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虽然3季度通胀压力逐渐显现,对货币政策形成一定约束,货币最宽松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但在实体经济显著好转之前,就业压力仍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收紧的概率较小。

  由上述信用、货币数据看,当前中国处于“宽货币+初步宽信用”向“宽货币+实质性宽信用”过渡阶段。

  (二)“增长+通胀”分析

  1、先行指标:6月经济景气度大幅改善

  6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2%,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为54.7%,较上月上升6.9个百分点。

  总体观点:在3-5月连续低于临界点后,6月制造业与非制造业PMI重回临界点以上,显示疫情防控的影响逐渐消退,稳经济大盘的组合政策加快落地生效,经济景气度显著改善,进入恢复性扩张期。但制造业当月值弱于去年同期及近7年均值,反映经济虽然触底企稳,但仍处于弱复苏状态。从本月数据看,经济谷底已经确认。后续,随着财政、货币、地产政策的持续发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政策的加快落地,以及防疫措施的进一步优化,经济活力有望不断恢复。

  2、分类指数全线回升

  从分类指数看,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制造业供需两端均恢复至扩张区,生产端比需求端恢复更快。内外需求同步修复,内需已恢复增长,外需边际改善力度更大。物流保通保畅政策措施显效发力,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较上月明显加快,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比上月上升7.2个百分点。

  制造业方面,景气度环比改善最大的行业是饮料、有色、造纸,绝对值最高的行业为饮料、造纸、有色、化学。

  非制造业方面,服务业恢复力度强于建筑业,房地产、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低于临界点,仍较低迷。

  3、6月经济增长指标整体出现边际改善

  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0.4%,略低于市场预期值。反映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中,工业生产增速加快;服务业生产仍为负增长,但环比改善,降幅收窄;投资单月同比增速加快;消费同比转正,大幅改善;出口同比增速加快;商品房销售单月同比仍为负增长,但降幅收窄。

  总体观点:在国内外不利环境下,中国二季度GDP取得正增长,实属来之不易。经济增长指标整体出现了环比改善,特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扭转了连续三个月的负增长,6月同比增长3.1%,显著高于预期,较上月大幅提升9.8个百分点,反映疫情防控对消费的不利影响显著减弱,促销费的多项政策开始显效。出口保持较强韧性,二季度增速持续走高。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势头,6月单月同比增长5.6%,较上月加快1个百分点,略高于预期。其中制造业投资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长;基建投资增速加快,6月累计同比较上月提升1.1个百分点 ,反映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建投资项目加速落地。而房地产数据仍然较弱,虽有止跌迹象,但回升力度不足,仍是经济的主要拖累因素。6月单月房地产投资同比负增长程度加深,由5月的-7.8%下滑至-9.4%;亮点在于6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显示房地产需求初现企稳迹象;但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屋施工面积、购置土地面积三个指标的单月降幅加大。

  从信贷社融和经济增长数据看,本轮经济周期谷底已经确认,呈现弱复苏态势。随着稳增长一揽子政策的加快落地,下半年经济将继续温和回暖,但房地产仍是主要拖累因素。

  4、经济增长主要指标整体环比改善

  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低于市场预期值1.1%;累计同比增长2.5%,低于市场预期值3.5%。

  反映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中,工业生产增速加快;服务业生产仍为负增长,但环比改善,降幅收窄;投资单月同比增速加快;消费同比转正,大幅改善;出口同比增速加快;商品房销售单月同比仍为负增长,但降幅收窄。

  5、工业增长加快,高技术产业保持高景气

  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第二个月同比正增长,且增速加快。6月工业增长值同比增长3.9%,好于5月的0.7%,略低于预期值4.5%。以年化平均值衡量的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也好于上月的4.58%。

  从内部结构看,制造业与采矿业均呈现增速加快态势,特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高达11%,好于前值(7.3%);高技术产业增长8.4%,好于前值(4.3%),均保持高景气度。

  6、基建、制造业投资维持较高增速,地产投资仍然负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势头,6月单月同比增长5.6%,较上月加快1个百分点,连续两月增速上行。1-6月累计同比增长6.1%,略高于市场预期值5.9%。以年化平均值衡量的1-6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3.18%,仍弱于前值-1.8%。

  基建投资增速加快。6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25%,好于上月的8.16%。制造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6月累计同比增长10.4% ,略低于上月的10.6%。6月房地产投资仍为负增长,6月单月同比负增长程度再度加深,由5月的-7.8%下滑至-9.4%;累计同比增长-5.4%,亦弱于上月的-4.0%。

  7、社会消费品零售表现亮眼,同比实现正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扭转了连续三个月的负增长,6月同比增长3.1%,显著高于预期值,较上月提升9.8个百分点。反映疫情防控对消费的不利影响显著减弱,促销费的多项政策开始显效。其中,商品零售仍然好于餐饮消费,6月商品零售同比转正,3.9%的增速显著好于上月的-5%;餐饮消费虽仍为负增长,但降幅大幅收窄,由上月同比-21.1%提升至-4%。以年化平均值衡量的社销总额、餐饮消费、商品零售同比增速分别为 4.3%、-0.72%、4.86%,均好于上月的0.64%、-6.78%、1.48%。

  8、地产数据仍然较弱,销售端回稳但供应端仍疲软

  房地产数据仍然较弱,虽有止跌迹象,但回升力度不足,仍是经济的主要拖累因素。6月房地产投资单月同比负增长程度加深,由5月的-7.8%下滑至-9.4%。6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18%,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显示房地产需求初现企稳迹象;

  但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屋施工面积、购置土地面积三个指标的单月同比增速全部下滑,6月单月同比分别为-45.08%、-48.07%、-52.8%,均弱于上月-41.85%、-39.68%、-43.1%。

  9、6月CPI升,PPI降,关注通胀走高对货币政策的约束

  6月中国CPI同比上涨2.5%,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基数走低所致。但仍略高于万得预期值0.1个百分点,主要贡献来自猪肉价格继续上涨,受猪周期向上,叠加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需求增加等影响,当月环比涨幅达2.9%。同时,国际油价高企,带动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继续上涨;需求恢复带动飞机票和旅游价格环比涨幅扩大。

  PPI同比延续下行态势,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是钢材、水泥等行业需求相对较弱,带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环比显著下降。

  展望后期,下半年猪价处在上行周期,但在供给结构改善,未现猪瘟的环境下,叠加发改委加大生猪市场保供稳价调控力度,预计猪价上行斜率较缓。同时,考虑到去年基数较低,预计三季度CPI同比将继续上行,单月同比或达3%左右。央行对通胀的关注度开始提高,但认为可以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后期关注通胀走高对货币政策的约束。

  10、“增长+通胀”分析:经济触底弱复苏+CPI温和向上总体可控

  增长方面,先行指标显示,6月经济景气度大幅改善。同步指标显示,6月经济增长指标整体出现了环比改善,特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扭转了连续三个月的负增长,6月同比增长3.1%,显著高于预期,反映疫情防控对消费的不利影响显著减弱,促销费的多项政策开始显效。出口保持较强韧性,二季度增速持续走高。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势头,6月单月同比增长5.6%,较上月加快1个百分点,略高于预期。而房地产数据仍然较弱,虽有止跌迹象,但回升力度不足,仍是经济的主要拖累因素。从信贷社融和经济增长数据看,本轮经济周期谷底已经确认,呈现弱复苏态势。随着稳增长一揽子政策的加快落地,下半年经济将继续温和回暖,但房地产仍是主要拖累因素。

  价格方面,CPI升PPI降,CPI同比三季度将继续上行,单月同比或达3%左右。央行对通胀的关注度开始提高。后期关注输入型通胀压力对货币政策的约束。

  当前中国经济处在 “经济企稳回升+通胀温和” 的“弱复苏”阶段。对应投资时钟过度至“复苏前期”。市场交易主线向小复苏逻辑切换。但没有大规模刺激计划,经济复苏预期边际趋弱。

  作者:魏刚博士/首席经济学家

  从业资格编号:F3030858

  投资咨询编号:Z0012988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研究所制作,在未获得股份有限公司授权的情况下,任何人和单位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发布和复制。本报告基于本公司期货研究人员采用可信的公开资料和实地调研资料,但本公司对所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且本报告中的资料、建议、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发布时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本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作任何担保。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研究人员知情的范围内,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期货研究人员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的产品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同时提醒期货投资者,期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END —

关于作者: 博易大师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