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在2022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巩固经济恢复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 摄影:吴晓璐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阮健弘介绍,当前消费价格上涨相对温和,为货币政策的调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货币政策要进一步做好跨周期的调节,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经济发展。同时,也密切关注国内外的通胀走势,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在持续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方面,首先是继续丰富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长期工具要注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阶段性工具要加快落实已确定的政策;其次是坚持激励相容,人民银行资金要充分地发挥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并强化激励约束,确保精准滴灌;最后是加强与总量工具的统筹协调,结构性政策工具兼具总量和结构性的双重功能,具备基础货币的投放能力,需要与总量工具协调配合,共同维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对于接下来如何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阮健弘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要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稳定银行的负债成本,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汇率市场化改革,要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加强预期管理,发挥汇率的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阮健弘说:“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在市场主导的基础上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制度安排,增加政策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不断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金融业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点和出发点,今年以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一方面是助力经济恢复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主动应对靠前发力,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另一方面是为实体经济转型赋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阮健弘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性双重功能,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方面是流动性合理充裕。4月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并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合理增加流动性的供给。7月末,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贷款利率持续下降,1月-7月,企业贷款利率是4.29%,同比下降了0.3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是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实施力度,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创设了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的专项再贷款,增加了民航应急贷款,调增开发性、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的信贷额度,设立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的投放,完成碳减排支持工具,将外资银行纳入该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
“在上述工具的引导下,资金配置结构优化,效率提升,普惠小微贷款,还有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都增长明显。”阮健弘说。